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章 寒假小工

兰水县开发区新汽车站工地上,韦青山正在搭二三层的脚手架。他是老架子工了,无论过去是用木材、竹子和铁丝搭架子,还是现在用钢管和扣件搭架子,他都是一把好手。韦青山搭的脚手架,牢固可靠,从来没有发生过歪斜和垮塌现象,现在他在兰水县干工地的圈子里可是有名的架子工里手了。(里手是江南省方言,就是行家、熟手、工匠能手的意思)

韦勇在另一边挑灰沙(灰沙就是水泥、石灰、沙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搅拌配制而成的混合物,砌墙时抹在红砖上起衔接和稳固作用的)。自从那天到工地上找父亲时韦勇得知工地上为了赶进度正要招一个挑灰沙的临时小工,他便立即报了名。包工头让韦勇试工一下,韦勇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干。他拿起扁担,把装满了灰沙的两个小塑料桶挑起就往爬架上走,送到正在砌二楼砖墙的泥工师傅处,供泥工师傅取用。一担灰沙大约六七十斤的样子,这点重量对于常年干农活的韦勇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家里这几年打米,都是韦勇挑稻谷去打米厂,一担稻谷一百一二十斤重,韦勇现在都能轻松挑起,这是常年生活锤炼的结果。所以挑六七十斤一担的灰沙,韦勇可以说是毫不费力,健步如飞。

包工头非常满意,得知韦勇还是工地上架子工韦青山的儿子,当即就要韦勇留下来干活了。从这天起,韦勇和父亲韦青山,父子俩每天早上一同来工地干活,傍晚收工后又一同回家。也算是上阵父子兵,干活父子工了。

韦勇有力气,干活也勤快,经过几天的相处,工地上的叔叔伯伯们都很喜欢这个懂事的孩子。其实现在也不能再说韦勇是个孩子了,因为他个头已经有一米七,而且过完年后他就满十六岁了。

工地上干小工是十五块钱一天,像和灰沙、挑灰沙的都是小工。架子工三十块钱一天,泥工四十块钱一天。工地上有食堂,每天给工人们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虽然味道一般般,但起码能管饱,还不用花钱。食堂做饭的阿姨知道韦勇是趁寒假来干临时工的中学生后,对他特别照顾,每次打饭的时候都会给他多打一些肉。因为工地上天天都有炒豆腐这个菜,韦勇便和食堂阿姨说他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家里也挺困难的,在老街那边卖豆腐,请阿姨关照一下去买她家的豆腐。食堂阿姨欣然同意了,自此之后每天都是去傅美枝那里买豆腐。

一来二去的,傅美枝从食堂阿姨嘴里知道了这个每天早上一过来就要买上十斤豆腐的大客户是韦勇介绍来的,也知道了韦勇在开发区新汽车站工地上干临时小工,在打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